document.write('
')今天说的这个诗人名字叫张敬忠。张敬忠,生卒年不详,京兆人。他活动于唐中宗、唐睿宗以及唐玄宗初年,因此,
今天说的这个诗人名字叫张敬忠。张敬忠,生卒年不详,京兆人。他活动于唐中宗、唐睿宗以及唐玄宗初年,因此,一般将他归结为初唐诗人。他在两唐书中没有传记,都是从别人的口中提到了他的名字,并且两书记载相同:仁愿在朔方,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。
全唐诗仅收录了他两首诗,今天就有欣赏其中的一首,全诗如下:五原春色旧来迟,二月垂杨未挂丝。即今河畔冰开日,正是长安花落时。这首诗的名字叫边词,是他在边塞任职时写下的作品。五原春色旧来迟,二月垂杨未挂丝。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,二月之间,垂杨尚未发芽。五原,地名,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。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帅军驱赶东胡,将赵国的边境拓展到了内蒙古地区,并设立了九原郡,等到汉武帝时期改为五原郡。唐朝时期为防御突厥进犯,张仁愿建立了三座受降城,五原就是其中之一。此地气候严寒,风物荒凉,时令上也晚于中原地区,李益有诗: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
诗歌的头两句是环境描写,重点写出了边塞环境的艰苦,而这种艰苦并不是是直接写,而是通过对比呈现出来的,这种写法,更能打动人。即今河畔冰开日,正是长安花落时。如今黄河岸边的冰雪已经开始融化,长安城里却已是落花的时节。后两句仍旧利用对比来描写边塞的风光。在荒寒的北边,河冰刚刚解冻,而皇都长安,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,春事阑珊了。戍守边关将士们的辛苦可想而知。很多的边塞词,都是描写春天到来的晚,最著名的王之涣就写道: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这首诗在写作时间上早于王之涣等诗人的边塞诗,可以说,这首诗为唐代的边塞诗开了风气之先。而且,这首诗唐代边塞诗相比,也不逊色,称得上千古绝唱。后人对这首诗推崇备至:人多说边境之苦,而此诗想到长安,思更深苦;只叙时物,许多情感,三百篇草虫等诗之法也;写景最灵活,可救滞涩之病······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